英國碳信託公司(Carbon Trust)「台灣離岸風電的公眾參與框架」報告發布
英國在台辦事處與英國碳信託公司(Carbon Trust)2 月 11 日共同主辦了「台灣離岸風電的公眾參與框架」報告發布分享會,邀集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重要關係人,包括相關政府單位、風電業界領袖、專家學者和公民團體,針對促進離岸風電永續發展進行深入交流討論。

台灣已是亞太地區離岸風電發展的佼佼者。截至去年(2024 年)年底,台灣的裝置容量已達到 3 GW,在全球排名中名列第七。鄰近國家也開始借鏡台灣的風電發展經驗,這項成就對於台灣實現 2050 淨零碳排目標具有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離岸風電持續增長,公眾參與和有效溝通變得愈發重要,因為這不僅影響公眾對再生能源的支持,還關係到在地不同社區的接受度與永續發展。有鑑於此,英國碳信託公司進行了一系列與台灣離岸風電相關利害人和專家學者的訪談,深入瞭解相關機會和挑戰,於 2 月 11 日正式發表報告。
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包瓊郁(Ruth Bradley-Jones)表示:「氣候變遷是一個需要集體行動的共同挑戰。英國致力於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推動積極的氣候行動並提供永續解決方案。儘管全球環境充滿挑戰,但台灣在發展離岸風電方面已取得巨大進展,令人印象深刻。 當目前正在建設的風場正式營運後,台灣將擁有世界第五大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然而能源轉型並非沒有挑戰。轉型的過程需要戰略規劃、利益相關者參與和創新的海洋空間管理來應對挑戰。由於英國比台灣早幾年開始開發離岸風電,我們有許多寶貴經驗可以分享。此份報告由碳信託團隊撰寫發布,借鑒了包括英國在內的國際經驗,提出台灣可以改進公眾參與機制的建議。希望報告中的建議對台灣有所幫助,並期待台灣的能源轉型在未來幾年能夠持續加速。 」
環境部部長彭啟明在會中表示:「臺灣已設定第三期國家自定貢獻(NDC 3.0)減碳目標,2035 年減碳幅度將達 38±2%,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達 36%。為達成此目標,將從深度節能、運具電動化、降低燃煤並提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等方面著手。離岸風電發展是很重要的一環,預計於 2035 年達到 18.4 GW。環境部主責離岸風電的環評部分,現行機制或許並不完美,但審查過程絕對公正透明。環境部亦努力改善環評程序的效率,並正審視相關法規。感謝英國在台辦事處及 Carbon Trust 合辦此活動,就離岸風電公眾參與框架提出建議及分享經驗,期待未來就此議題持續與英國在台辦事處交流!」
此報告深入檢視了台灣離岸風電公眾參與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並針對如何提升效能提出了幾項關鍵建議。報告首先識別了現有離岸風電公眾參與流程中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溝通效果不佳、缺乏透明度以及社區對開發計畫影響的擔憂。透過分析國際最佳實踐,報告總結了從成熟離岸風電市場獲得的經驗,例如如何確保社區公眾的聲音被納入決策過程,並建立信任與合作的基礎。具體而言,報告提出了以下幾個核心內容:
- 關鍵原則與機制:設定一系列公眾參與的關鍵原則,包括透明度、參與性和尊重多元意見的機制,確保每位利益相關者的觀點都能被充分聆聽。
- 最佳實踐的借鑒:從國際成功案例中學習,報告將這些實踐與台灣的情況相結合,提出適合當地文化和社會結構的具體建議,以增強公眾參與的效果。
- 透明的參與框架:提出了一個清晰且強健的公眾參與框架,該框架旨在指導離岸風電項目的策劃和實施,幫助開發商與社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減少潛在的衝突。
- 多方利害關係者的治理委員會:報告強調成立多方利益相關者的治理委員會的重要,以便於集體討論和解決問題,同時進行持續的社區互動和需求評估。
隨著台灣在亞太地區鞏固離岸風電的領導地位,期待此報告中提出的建議有助於顯著提升能源項目的永續與包容,為台灣在 2050 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貢獻力量。
「台灣離岸風電的公眾參與框架」報告所有人: 英國碳信託公司(Carbon Trust)
英國碳信託公司為 2001 年由英國政府成立的獨立公司,主要任務為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離岸風電領域也跟許多開發商合作研擬相關技術和政策的提升。
「台灣離岸風電的公眾參與框架」報告聯絡人:
Milan Chen, Independent Consultant, Carbon Trust milanchencc@gmail.com
Ivan Savitsky, Senior Manager, Carbon Trust Ivan.Savitsky@carbontrust.com
Weiyang Lee, Associate, Carbon Trust weiyang.lee@carbontrust.com